首頁 > 醫(yī)藥資訊頻道 > 時事資訊 > 正文

數據挖掘是篩選中藥不良反應的有效手段

來源:嶺南中藥網收集發(fā)布時間:2016/5/26
導讀: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董玲在數博會“醫(yī)藥大數據的專業(yè)化回歸與突破”論壇上發(fā)表主題演講。她認為,利用大數據的挖掘,可以為分析中藥安全性影響因素以及不同因素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入中藥安全性研究,提高臨床用藥安全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董玲在數博會“醫(yī)藥大數據的專業(yè)化回歸與突破”論壇上發(fā)表主題演講。她認為,利用大數據的挖掘,可以為分析中藥安全性影響因素以及不同因素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入中藥安全性研究,提高臨床用藥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她說,大數據時代來臨的時候,很多人認為,能夠為我們中醫(yī)藥解惑。大數據時代以前,有人認為中醫(yī)藥不是一門科學,中醫(yī)藥所發(fā)展的理論體系和運行的方式是用我們現有的科學體系所無法度量的,但當大數據出現后,就為中國幾千年的臨床案例提供了足夠的數據支撐,來觀察我們中醫(yī)藥的科學原理,來獲得真正的科學規(guī)律。


她說,利用大數據的挖掘,可以為分析中藥安全性影響因素以及不同因素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入中藥安全性研究,提高臨床用藥安全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開始注重從大數據中挖掘規(guī)律,預測不同,數據挖掘已逐步成為國外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分析與評價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國也要充分挖掘大數據在中藥領域的作用,加大中藥不良反應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風險預測和控制的能力。


同時,數據挖掘技術是發(fā)現、篩選中藥不良事件信號的有效手段,而且隨著數據庫信息本身不斷地增加和更新,能進行定期的自主學習和演繹推斷,結合新的信息,對以往累積的中藥不良事件報告進行再評價。通過及早、準確地發(fā)現中藥不良事件信號,可以逐步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信號自動檢測及預警系統(tǒng)。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愛看 不感興趣
說兩句吧

網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