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山土瓜(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山土瓜為豆科植物野豇豆Vigna vexillata (Linn.) Rich.的根。秋季采挖,除去莖基、須根和泥土,曬干。產(chǎn)我國華東、華南至西南各省區(qū)。

    • 中藥名稱山土瓜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

    • 別 名土高麗參、土白參、綠豆參

    • 所屬功效類 補(bǔ)虛藥

    • 豆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我國華東、華南至西南各省區(qū)。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豇豆Vigna vexillata (Linn.) Rich.的根。(《中華本草》)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我國華東、華南至西南各省區(qū)。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莖基、須根和泥土,曬干。(《中華本草》)

    性味歸經(jīng)

    甘、苦,平。(《中華本草》)

    藥材功效

    益氣,生津,利咽,解毒。(《中華本草》)

    藥材主治

    主治頭昏乏力,失眠,陰挺,脫肛,乳少,暑熱煩渴,風(fēng)火牙痛,咽喉腫痛,瘰疬,瘡癤,蛇毒咬傷。(《中華本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60g。外用:適量,搗敷。(《中華本草》)

    中藥配伍

    1.治氣血不足之頭暈:豆角參15g,制黃精12g,制首烏9g,錦雞兒根15g,骨碎補(bǔ)9g,五味子6g。水煎服。(王衍生《中草藥學(xué)》)
    2.治神經(jīng)衰弱,血虛頭暈:(野豇豆)根15g,女貞、丹參、首烏各12g,五味子6g。水煎服。
    3.治暑熱煩渴:(野豇豆)根9-12g,淮山15g。水煎服。
    4.治乳少:(野豇豆)根30-60g。燉豬前腳或豬骨服。(2-4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5.治遺尿:豬膀胱(尿脬)1個,野豇豆根15g,金櫻子根60g,糯米60g。將上3味藥裝入豬膀胱內(nèi),燉熟,去藥渣吃。(江西《草藥手冊》)
    6.治瘰疬:(野豇豆)根60g,與豬瘦肉同煮食。(《廣西本草選編》)
    7.治蛇毒咬傷:鮮野豇豆根、鮮農(nóng)吉利、鮮半邊蓮各等量。搗爛外敷傷口周圍及腫處,干則更換。(《安徽中草藥》)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guān)論述

    1.《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民間代參作補(bǔ)氣藥?!?/span>
    2.《廣西本草選編》:“補(bǔ)中益氣。主治氣虛頭昏,子宮下垂,脫肛,乳少,瘰疬?!?/span>
    3.《安徽中草藥》:“補(bǔ)氣安神,通乳,解毒?!?/span>
    4.《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咽喉。主治風(fēng)火牙痛,咽喉腫痛,腮腺炎,瘡癤,小兒麻疹余毒不盡,胃痛,腹脹,便秘,跌打腫痛,骨折?!?/span>
    5.《湖北中草藥志》:“培元益氣,鎮(zhèn)靜安神?!?/span>
    6.《湖南藥物志》:“養(yǎng)陰,安神,通乳,止渴。治暑熱煩渴,勞傷乏力,神經(jīng)衰弱,血虛頭暈?!?/span>
    7.《福建藥物志》:“治口腔炎?!?/span>

    原標(biāo)題:山土瓜
    詞條標(biāo)簽:野豇豆,山土瓜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